
大數據與經濟模型研究室以開發和研制傳統模型與大數據技術的綜合集成平臺為基礎,深入探索大數據與數據科學在社會科學領域中的研究范式。在加強學科建設的同時,依托多年從事經濟建模和政策分析的豐富經驗,發揮在統計學、經濟計量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的綜合優勢,聯合我院及院外有關研究人員,開展重大問題研究,特別是當前宏觀經濟運行、高質量發展監測以及重大政策效果實時評估的研究。
一、研究領域
大數據與經濟模型研究室所屬一級學科是應用經濟學,二級學科是數量經濟學。研究領域主要分布如下:
1.大數據方法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應用、大數據庫建設研究
2. DSGE模型、SVAR模型、CGE模型、時間序列等大型宏觀經濟模型的維護和更新
3.經濟計量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研究
4.宏觀經濟形勢預測和分析、經濟政策分析與模擬
5.基于模糊理論及灰色系統理論的不確定性經濟預測與評價
6.貨幣政策與收入分配
二、大數據與經濟模型研究室承擔的學科建設內容
1.跟蹤與創新大數據研究及經濟模型研究前沿進展
2.在總結、提煉和抽象數量經濟新發展、新現象、新問題基礎上進行理論和方法論的創新研究
3.每年完成數量經濟學重點學科建設發展報告
4.根據大數據研究及經濟模型研究前沿進展,每年完成一篇本學科的發展報告
5.建立基于傳統模型與大數據技術的綜合集成研究平臺及大數據庫建設。
三、研究室承擔的研究方向
1.理論研究:
?。?)統計學與經濟計量學(傳統結構模型和時間序列模型)
?。?)微觀模擬方法(基于用戶的行為仿真)
?。?)空間模型、大型宏觀經濟模型與非隨機方法模型
?。?)大數據理論與方法(聚類、關聯、分類、時序、文本分析、非結構數據分析)
?。?)綜合集成方法論
2.應用研究:
?。?)基于大數據的宏觀經濟數據質量監測評價
?。?)物聯網大數據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基于網絡輿情數據的經濟政策效應評價
?。?)基于空間和宏觀模型的區域發展異質性研究
?。?0)傳統模型與大數據技術的綜合集成平臺開發研究
?。?1)不確定性經濟預測與評價
?。?2)21世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數據化、模型化研究
?。?3)經濟模型方法與應用
四、主要項目及研究內容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組合預測應用及其平臺開發”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中國中長期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調控關系量化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效評價研究及其實證分析”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球價值鏈視角下中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耦合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技術溢出視角的能源回彈效應及中國節能對策研究”
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研究課題,“國家級新區和開發區發展狀況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新時代新發展指標體系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重大項目,“精準扶貧效果評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重大項目,“中美貿易戰和產業升級背景下我國東南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調研及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特大項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子項目,“探索川西北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路——北川羌族自治縣香泉鄉紫霞村的國情調研報告”
國家知識產權總局項目, “十三五知識產權指標設定研究”
國家稅收總局項目, “個人所得稅調整效應評估”
商務部項目, “輕工產品波動預測預警研究”
國家統計局專項研究課題,“中國能源消費變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
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項目,“亞太地區宏觀經濟模型與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
北京市統計局項目,“北京宏觀預警預測方法研究”
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課題,“中國生態治理發展研究”
五、人員構成
研究室主任:李群(研究員)
研究室副主任:張延群(研究員)
成員:張濤(研究員)、樊明太(研究員)、馮烽(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