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一帶一路戰略 促進亞太區域融合發展——蔡昉副院長在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2015年會上的講話
——在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2015年會上的講話
蔡昉
中國社會科學院 副院長
2015年6月15日
尊敬的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楊昆先生、以色列駐華大使馬騰·維爾奈先生、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何志平先生、美國能源安全理事會顧問蓋爾·魯夫特先生,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首先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對這樣一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
能源安全是全世界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中國作為全球能源消耗最大的國家,能源安全問題尤其突出。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這既為我們進行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和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了機遇,也使我們開始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中國實現經濟長期快速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是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包括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利基礎設施等等,這些都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人說已經是第一,總之是到了推動中國如何發揮好世界、亞太、亞歐經濟增長火車頭作用,推動中國經濟與周邊經濟體融合發展的時候。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構想。這一戰略構想既與中國能源進口的陸上與海上通道相吻合,有助于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能源聯系,同時也是為了通過能源與交通基礎設施、商業金融與投資合作促進區域融合發展,消除各國之間的發展鴻溝,消除產生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的土壤。如果這一構想能夠有效實施,將給世界帶來超出預想的共同利益。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方案上,中國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銀行,也就是AIIB,其目的就是希望傳播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先行的發展經驗,同時在互聯互通的能源、交通等設施支持下,發展來往更加密切、運輸更為便捷和低成本的區域性一體化市場。但是,我也建議與會專家考慮,在能源、交通等硬件基礎設施之外,還要更多考慮貨幣、資本、商貿、金融方面的合作,尤其是通過共享金融平臺的方式推動亞洲能源共同市場的形成。我個人認為,這一點尤其重要,其成功經驗可以參考北美和歐盟的能源共同市場。我在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為本次論壇準備的主題報告中看到,他們提出了建設東北亞、中亞和東南亞三個區域性的能源共同市場,并依托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出建設東亞、東亞的天然氣交易中心,我覺得這是非常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議,值得大家深入討論。
今年已經是中國“十二五”的最后一年,“十三五”規劃正在制訂之中,我們將在中央的帶領下,克服困難,實現經濟結構的全面轉型和提高,發展清潔能源,建設生態文明,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黨中央和國務院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一向重視全球能源安全方面的理論與政策研究,與國際智庫發展合作是提升中國社會科學院影響力和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既在研究方法上有獨特優勢,也在國際化、國際合作方面走在了前列,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是對我院在能源安全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國際性交流平臺。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是我院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30多年來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和政經兩界培養了一大批高級人才。同時,研究生院在研究領域也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
美國能源安全理事會、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還有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都是非常專業和有影響力的智庫,我非常鼓勵這種合作,也非常感謝你們對本次論壇的支持。
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今年已經是第四屆了,由社科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編的《世界能源發展報告》也出了第三本。希望“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和《世界能源發展報告(藍皮書)》越辦越好,希望世界各國可以借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機遇,探索全球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新突破,希望諸位專家暢所欲言,為中國、為全球能源安全合作多提建設性意見。
最后,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祝在座的各位來賓特別是來自國外的朋友們在北京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謝謝!